公众场合杀虫的频率并非固定值,需依据害虫种类、数量、环境条件、卫生状况以及季节变化等因素综合确定,以下是不同场景和害虫的常见杀虫频率建议:
全面消杀:对于人员流动频繁的商场、车站等公共场所,为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通常建议每两周进行一次全面的四害(鼠、蚊、蝇、蟑螂)消杀工作。按害虫种类区分
老鼠:《公共场所卫生标准》规定老鼠密度为0只/100以下,当密度达到或超过这一阈值(如0.1只/100)时需采取防治措施。对于写字楼等公共场所,一般推荐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与治理。
火车站等场所,原则上省会、直辖市所在地大客站每月作业1次,地级市、区级(县)客站每月1次,县级以下各站每季度1次。若鼠类密度超过防制标准,应立即开展灭鼠作业。
蟑螂:一般建议每季度或半年针对蟑螂等常见室内虫害开展一次大规模的集中清理行动,通过喷洒药剂及设置诱饵等方式控制其滋生与传播速度。同时,公共环境灭蟑螂,每年对下水道热烟雾熏杀两次,重点地段每季一次,并投放灭蟑毒饵,结合灭成蚊,有针对性地对积水、死角等进行滞留喷洒,每季一次。市区客站每二月进行1次蟑螂杀灭作业,县及以下客站每季度1次。发现活蟑时,应立即开展应急杀灭。
蚊子:在蚊虫活动频繁的夏季,4 - 11月是蚊虫繁殖高峰期,杀虫频次需增加。如公共区域外环境平均每月空间消杀两次,其中4 - 10月灭蚊频次不少于每月三次;对公共区域如闲置地、居民楼周边环境等孳生地每月检查治理两次;大、中型水体每周检查一次,发现幼虫孳生立即施药。下水道烟熏灭蚊结合吊放长效缓释剂,平均每月对外环境的下水道进行一次热烟雾处理。在4 - 10月间,对场所环境中不能清除的积水投放低毒灭幼剂,每月1 - 2次,防制蚊虫幼虫孳生。
苍蝇:在苍蝇孳生季节,对垃圾站等重点场所喷洒灭蝇药物,每月1 - 2次,防制苍蝇孳生。夏秋季高发下水口重点灭杀,每月1 - 2次。
城区农贸市场、公共垃圾站、公共厕所等重点蝇类孳生地地段和部位,6 - 9月每两周进行药物喷洒一次以上,10月至次年5月每月进行一次药物喷洒和两次孳生地灭蚊、蝇幼虫药物投放;6 - 9月,重点孳生地诱蝇笼内药物投放每两周更换一次。
按季节区分:季节变化会影响害虫的活动和繁殖速度,从而影响杀虫频率。在4 - 9月蚊蝇较多的季节,需要增加消杀频率。例如,根据具体情况,每周对小区进行覆盖性蚊蝇消杀作业2次,并根据现场情况适当增加消杀次数;而在1 - 3月、10 - 12月,各项消杀次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减少。
此外,消杀方法、药物使用和消杀人员的专业水平等也会影响消杀频率。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当地的经验和惯例来确定具体的消杀频率,同时确保消杀方法科学、药物使用正确、消杀人员专业,以达到理想的消杀效果。
电话:18323368068
座机:18323368166
邮箱:1349767540@qq.com
地址:重庆九龙坡区火炬大道101号12-19号
微信二维码